-
【标杆管理研究】什么是管理者的第一品质
-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17-09-17 15:57
-
摘要:孔子论治国之道的三大条件是“足兵,足食,民信之矣。”如果只能保留一种,那就“去兵,去食”,而要“足信”,因为“民无信不立”。那么在企业中,员工对于公司的信任又来源于什么呢?作为企业管理者,必不可少的核心素质又应是什么呢?
提起人才选用的标准,相信大家首先会想到“德才兼备”,也都很熟悉“有德有才重用,有德无才培养录用,无德有才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的道理。但在管理者的选聘过程中,这个“德”究竟指什么?是敬业负责的职业精神,还是宽容大度的长者胸怀,或者诚实守信、以身作则的优秀表率?说法或许就不一而论了。
著名管理大师德鲁克曾经说过:“如果管理者缺乏正直的品格,那么,无论他是多么有知识、有才华、有成就,也会造成重大损失。他破坏企业中最宝贵的资源—人,破坏组织的精神,破坏工作成就。”我国古代圣人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认为一个人有了正直和正义,就有了做人的根本,正直应是人生的常态、常理,是做人的基本标准。作为组织中带团队的人、管人的人,“正直”更应当是其最根本的品质。
“正直”是一种怎样的品质?正者,为崇尚正义,秉持良知。不为外界的诱惑、威逼所引,也不受内在的感受、情绪所左,能够尊重客观、尊重事实,公平公正,合乎正义;正者不仅自身正,还能够“正人之曲,使直。”(出自《孔颖达疏》)。直者,刚直、耿直、率直,也就是“不虚伪、不矫饰”,也就是不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和意图而“曲意逢迎”、动用“心机”。
以下这两则故事,或许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什么是“正直”
话说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个名叫祁奚的中军尉年纪已大,想回家颐养天年,于是他就去求见晋国国君晋悼公,向他诉说了想法。悼公问:“你退下来后,你认为有谁能接替你的职位呢?”祁奚回答:“解狐这个人能胜任这个职位。”悼公很吃惊,连忙问:“他不是你的仇人吗?”祁奚答道:“君王您问我谁能胜任这个职位,又没问谁是我的仇人呀!”悼公又问:“那谁能担当国尉一职呢?”祁奚答:“祁午能行。”悼公又一惊:“祁午不是你儿子吗?”祁奚对道:“您问我谁能胜任,又没问谁是我儿子呀!”
这就是那个“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故事。像祁奚这样不因为别人曾与他结仇就趁机落井下石,也不因为举荐自己的儿子就怕别人说闲话,能够不受个人好恶与情感的影响,而完全从有利于国家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才是真正的大公无私!
随着天气逐日变冷,取暖问题成了令人关注的大事,哪怕是居住在白金汉宫里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也在为不断上升的取暖燃气费和电费而费尽心思。女王想着想着,想起了一条途径:2004年,英国政府曾专门制定一道针对穷人的扶贫措施,规定凡是英国境内的低收入阶层和公益单位,政府都会负责承担40%的取暖费。
女王于是在10月9日向英国财政部提交了一份申请,希望得到财政部的额外援助。财政部在收到女王的请求后,展开了严格的审查和评估。经过认真商议,认为这一总额达6000万英镑的扶贫措施只针对低收入阶层和公益单位这两个特定群体,而女王显然不在此列。最终,英国财政部决定拒绝女王的申请,10月14日,财政部长达林回复女王说,:“很抱歉,女王陛下,您并无权利享受这个待遇!”管理者个人的正直不易复制,并且也难保所有的管理者都有一颗足够“正直”的心,因此,对于一个注重健康、正向的文化氛围的企业来讲,依赖于管理者个人所特有的“正直”或许并非持久之计,而构建系统的“正直”、建立组织的“正直”,则既可以因其法治化而得以复制、延续,也可以用组织的“正直”来促进和保障管理者个人的“正直”;当然,组织的“正直”,也需要“正直”的管理者不徇私情、不折不扣地执行。
更多有关“企业管理经验”文章,请见hr361人力资源培训
- 上一篇:【标杆管理研究】解读日企公司文化 下一篇:【管理学原理】五分钟读懂经济学十大原理